高速公路
概念
高速公路,简称高速路,是指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公路。高速公路在不同国家地区、不同时代和不同的科研学术领域有不同规定。根据中国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》(JTG B01-2014)规定: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行驶、分车道行驶,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。高速公路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在15000辆小客车以上,设计速度每小时80至120千米。
截至2018年12月28日,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14万千米,位居全球第一 。2019年5月10日,在中国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,据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戴东昌介绍,力争2019年底前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,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。
2020年4月28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恢复收费公路收费的公告,自5月6日零时起,经依法批准的收费公路恢复收费(含收费桥梁和隧道) 。截至2020年年底,中国公路总里程519.81万公里,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6.1万公里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显示:2021年,新改建高速公路里程9028公里。
发展历史
建设背景
德国科隆至波恩高速公路
作为现代交通标志的高速公路,其诞生之初并不是因为社会经济需要,而是出于战争要求。20世纪30年代,德国全面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,为实施闪电战策略,修建3900千米多车道立体交叉高速公路。高速公路一经出现就发挥巨大作用,当时法军统帅认为德军最快需三天抵达进攻地点,而德军凭借高速公路的快捷交通,仅一天就赶到前线,并绕道至马奇诺防线之后,法军顷刻间瓦解。二战以后,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掀起高速公路建设高潮,兴起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汽车文化。
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旧照
20世纪80年代,正值世界发达国家考虑建设跨区域、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时,中国内地多数人还无法理解高速公路“全封闭和全立交”这一理念,仍习惯于“有路大家跑车、有水大家行船”的传统观念;有关领导和专家力排众议,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先行建设高速公路。实际上,高速公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:
沪嘉高速公路
1、高速公路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。城市是产业与人口集聚地,其汽车增长远比乡村快得多,成为汽车集聚中心,高速公路建设多从城市环路、辐射路和交通繁忙路段开始,逐步成为以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城市交通。
2、汽车技术发展对高速公路建设提出客观要求。汽车已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交通工具,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能配合汽车轻型化和重载化两大发展趋势,同时满足客运汽车高速度以及货运汽车大载重的需求。
3、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城镇化推进给高速公路公司带来发展机遇。在铁路运输能力紧张、进出通道不畅的地区,高速公路就发挥着重要的运输作用。
各国情况
截至2005年,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,通车里程超过23万千米。
● 美国
美国于1937年开始修筑全长257千米的宾夕法尼亚州收税高速公路,截至2010年,美国已拥有约10万千米高速公路,完成以州际为核心的高速公路网,其总里程约占世界高速公路一半,连接所有5万人以上的城镇。美国高速公路建设有一套评估、规划立项、投融资以及维护管理机制,每个项目认证至少要两年时间;建设资金投入比例为州政府19.6%,地方县市77.4%,联邦政府3%,平时维护费用主要出自州政府。
● 中国
中山高速公路
1970年,台湾兴建北起基隆、南至高雄南北高速公路,于1978年10月竣工通车,全长373千米。1984年6月27日,沈阳至大连高速公路(最初为一级公路标准)动工建设,为中国内地第一条开工兴建的高速公路,并先于中国首条规划的京津塘高速公路施建 。1988年10月31日,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,为中国内地首条投入使用的高速公路。中国高速公路路网内容详见:中国高速公路。
截至2001年,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二,已达1.9万千米。
2004年12月17日,中国国务院讨论通过《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》,于次年1月13日公布“7918”工程 。
2013年6月20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新办新闻发布厅公布《国家公路网规划(2013年-2030年)》 ,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改为“71118”工程(即7条首都放射线、11条南北纵线、18条东西横线);11月21日,中国首条重载高速公路内蒙古准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,全长265千米,可承载100吨重货车,设计每年货运量1.5亿吨。
截至2018年12月28日,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14万千米,位居全球第一。
截至2020年年底,全国公路总里程519.81万公里,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6.1万公里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(表7: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与运营能力)显示:2021年,新改建高速公路里程9028公里。
● 加拿大
截至2010年,加拿大拥有1.65万千米高速公路,其建设采用大量吸收民间投资的方法,全程不设收费站。
● 德国
高速公路堵车场景
德国是最早建设高速公路的国家,1928年至1932年期间建成从科隆至波恩的高速公路,为世界上首条高速公路;1933年建成柏林至汉堡高速公路;1957年,通过长途公路建设法,从1959年至1970年制定三个四年建设计划,促进高速公路发展。截至2008年,德国境内共有12550千米高速公路,在高速公路管理中运用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,如智能交通诱导系统、应急通信系统、隧道安全监控系统、GPS全球定位系统、GIS地理信息系统、交通网络控制系统、交通信息发布查询系统等。德国高速公路最大特点是没有最高限速,也无收费站。
● 法国
日本阪神高速公路
截至2005年,法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五,约1.2万千米,其建设亦采用大量吸收民间投资的方法。
● 其它
日本于1957年颁发《高速公路干道法》,于1963年建成名神高速公路,至1997年已建5677千米高速公路,形成以东京为中心,纵贯南北的高速公路网。意大利于1924年建成米兰至瓦雷泽48千米汽车专用公路,至1991年已有6300千米高速公路。
社会效益
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好、资金回收率高,如日本名神高速公路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0.35%,承担日本公路货运总量的12.3%;美国高速公路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1.3%,承担美国公路货运总量的19.3%;法国高速公路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0.6%,承担全国公路货运总量的20%;英国高速公路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1%,承担全国陆地货运总量的10%。2012年,中国高速公路以占全国公路2.27%的里程,完成34.06%的公路营业性货运周转量 。
高速公路发展影响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,吸引大批工业在沿线选址,修建厂房、建设基地;扩大人们活动范围,促进卫星城镇形成和城乡之间经济文化交流,减轻交通压力,调整城市布局;通过促进工业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兴旺发达,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、汽车消费以及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;改善运输结构,提高港口集散能力,分流铁路压力,有利于形成综合运输网络系统。高速公路是现代化标志,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,其建设和运营涉及到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。
未来趋势
-
政策导向
高速公路特殊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通行
2017年,中国交通运输继续执行鲜活农产品运输“绿色通道”、重大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通行等惠民政策,鼓励各地优化实施货车通行费优惠政策,推进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。
2018年12月20日,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《收费公路管理条例(修订草案)》:中国内地高速公路将实施长期收费政策,收取费用除用于还贷外,还用于养护管理;新建收费公路只能是高速公路;收入好坏路段交叉补贴,加快政府债务偿还速度 。
2019年5月21日,中国国务院同意公布《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施方案》:力争2019年底前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。
部分大城市根据当地财政能力和交通需求,在一些高速公路段上推行免费通行政策,作为城市快速路。
-
科技创新
高速公路智慧系统
当代高速公路正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,逐步形成“智慧高速公路”科技理念。智慧高速公路提出引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,对传统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和管理服务进行重构再造,初期建设任务是通过信息交换与共享、数据融合与挖掘,提升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水平和出行服务质量,实现省域高速公路监控管理、应急指挥、辅助决策、业务办理、出行指引等服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。未来发展趋势是引入车路通信技术,实现人、车、路和环境协同 。
ETC提升高速公路进出效率
2017年12月20日,江西省首条智慧高速公路建成试运营。宁定高速公路沿线枢纽分布着交调站,对车流情况实时监测;在重点路段隧道、高边坡等处布设监测系统,还设有弯道车辆监测预警、道路结冰预警及自动除冰等功能。通过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构建智慧高速公路生态圈 。
2018年11月16日,广西首个高速公路物联网智慧警示系统在合那高速公路装备,能主动感知路上异常状态、及时将事故地点经汽车导航发布预警信息 。
高速公路收费站
2019年6月6日,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、中国交通运输部两部门印发《加快推进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应用服务实施方案》,提出发展目标:2019年12月底,高速公路收费站ETC全覆盖,货车实现不停车收费,不停车收费率达90%以上,所有人工收费车道支持移动支付等电子收费方式。
高速公路科技创新体现在道路设施和行车设备细节上,如在纳黔高速公路中,应用雾区行车诱导系统引导车辆在大雾天气下行车,既保障安全、又避免交通中断 ;如ETC门架收费系统,提高收费站疏通效率;如加拿大准备研发集夜光照明、劝态涂料、交互感应灯和车道感应充电功能为一体的高速公路;“5G”技术亦促进高速公路智能化发展。